镍氢电池可恢复的记忆效应是什么
时间:2012-9-16 14:51:23来源:本站原创浏览次数:
与锂电池不同的是,当密封镍氢电池(MH- Ni)重复进行不完全的充放电循环时,电池出现可恢复的电压下降和容量减少。例如,电池先进行一次完全放电和充电,然后进行几次部分放电到1. 15V与充电循环,在循环过程中电压和容量逐渐下降,接着再进行完全放电。此时的电压低于电池初始全放电的电压。电池放电到初始终止电压时并没有释放全部 电池容量。这种现象称为电压下降。由于电池似乎记住了较低的容量,因而有时称为“记忆效应”。但经过儿次完全充放电循环后,电池可恢复全部容量,即MH-Ni电池存在轻微的但可以恢复的“记忆效应”。
近年,你或许经常听到别人说"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使用困难,因为它有记忆效应"或"当一块电池开始有记忆效应,就是时候替换它了"。电池的记忆效应的确是 发生在某些充电电池身上,表现是充电电池容量减少的现象。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这个名词来描述类似的情况,但实际上它并不是永久的现象。可是,很多用户似 乎并不真正了解它的意思,所以我们在这里为大家解释。
更加专业的说法是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可逆失效。记忆效应是指电他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,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倾向。袋式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.烧结式电池有记忆效应。如电池经过长时间浅放电循环后,再进行深放电时,表现出明显的容最损失或电压下降。
因此我们来说一下记忆效应的排除方法,它是以正常充电方法使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,通常用过充电方法来完成。电池完全充电后以大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,再转 人小电流放电至完全放电状态,然后以0. 1C5A恒流充电20h以上,以保证电池正、负极都达到完全充电要求,然后按常规放电至完全放电状态。通过多次充放电循环,便可消除记忆效应。
发生电压下降的原因是在浅充电或部分放电过程中,只有一部分活性物质参与了放电和充电;未参与循环的活性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,电池内阻也增大。随后进行完全充放电循环可将活性物质恢复到初始状态。
电压下降和容量损失的程度取决于放电深度。当放电到较高的终止电压,这种现象非常明显。当终止电压在1.15-1.10V时,这种损失较小。若终止电压低于1.1V,则在随后的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电压下降和容量减小。
记忆效应还与放电率有关。对于一个特定的放电终止电压,放电率越高其放电深度就越小,参与循环的活性物质就越少,那么容量损失就加大。
近年,你或许经常听到别人说"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使用困难,因为它有记忆效应"或"当一块电池开始有记忆效应,就是时候替换它了"。电池的记忆效应的确是 发生在某些充电电池身上,表现是充电电池容量减少的现象。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这个名词来描述类似的情况,但实际上它并不是永久的现象。可是,很多用户似 乎并不真正了解它的意思,所以我们在这里为大家解释。
更加专业的说法是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可逆失效。记忆效应是指电他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,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倾向。袋式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.烧结式电池有记忆效应。如电池经过长时间浅放电循环后,再进行深放电时,表现出明显的容最损失或电压下降。
因此我们来说一下记忆效应的排除方法,它是以正常充电方法使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,通常用过充电方法来完成。电池完全充电后以大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,再转 人小电流放电至完全放电状态,然后以0. 1C5A恒流充电20h以上,以保证电池正、负极都达到完全充电要求,然后按常规放电至完全放电状态。通过多次充放电循环,便可消除记忆效应。
发生电压下降的原因是在浅充电或部分放电过程中,只有一部分活性物质参与了放电和充电;未参与循环的活性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,电池内阻也增大。随后进行完全充放电循环可将活性物质恢复到初始状态。
电压下降和容量损失的程度取决于放电深度。当放电到较高的终止电压,这种现象非常明显。当终止电压在1.15-1.10V时,这种损失较小。若终止电压低于1.1V,则在随后的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电压下降和容量减小。
记忆效应还与放电率有关。对于一个特定的放电终止电压,放电率越高其放电深度就越小,参与循环的活性物质就越少,那么容量损失就加大。
相关文章
- 2015-01-08镍氢电池单价及电池组的价格多少
- 2014-12-12日本镍氢电池市场分析
- 2015-08-17动力电池检测时的安全防护技术分析
- 2012-08-31锂电池名词解释:容量,电压,内阻,倍率/时率,自放电,记忆效应,循环寿命
- 2015-04-16锂电池对比镍氢电池优势在哪
- 2015-02-05LED可充电锂电池手电筒维修改造
相关产品